
根據《讀賣新聞》報導,日本與美國達成協議避免了最糟糕的狀況發生,為了進行關稅談判而前往華盛頓的赤澤亮正,22日在白宮與川普正面交鋒,且這場會談是在前一天才臨時敲定的,在貝森特與盧比奧等美國官員環繞下,川普不斷發出提問,「我這邊降1%的關稅,你能不能換這個給我?」、「你們應該還能進口更多白米吧?」、「對半導體的投資,也能再加碼一點吧?」
據消息人士透露,川普在每次提出「降低1%關稅」的同時,都立刻要求相對應的回報,節奏之快,猶如一連串交易攻勢。「川普一邊列出具體數字一邊提出要求,讓人覺得至少要有10名談判人員同時應對,才能撐得住」,消息人士如此回憶。
但是赤澤亮正沒有退縮,一邊打出手中的談判籌碼,一邊鍥而不捨地進行說服。長達約70分鐘的會談後,連川普也表示認同,起身點頭對赤澤說,「好,就這麼談成了(Deal),」伸手與他握手。
報導指出,在談判初期赤澤亮正就將焦點集中在日本關鍵產業——汽車關稅的檢討上。赤澤首次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與川普交鋒時,川普一提到鋼鐵關稅便強硬表示「鋼鐵就是國家!」赤澤則毫不退讓地回應,「對日本來說,汽車就是國家!」
不過,隨著談判推進,日本方面判斷要完全取消關稅幾乎不可能,便將目標轉向「降稅」。5月8日,美英達成貿易協議,英國接受將汽車關稅降至10%,但換來的是每年10萬輛的出口數量限制。日本在1970年代的日美貿易摩擦中,曾有過替汽車出口設定上限的「自主規制」不佳回憶,因此避免數量限制成為優先事項。政府相關人士表示,「如果英國的條件是10%,日本想談成10%就難了」。於是,日本方面逐步下修期待門檻。
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,談判在5月中旬有了重大進展。日方提出涵蓋汽車、鋼鐵、重要礦物等9個領域的投資計畫,並提議強化供應鏈的韌性。美國商務部長等人給予這方案正面評價,雙方在5月底於部長級會談中曾達成共識。在6月的日美峰會前,日本首相石破茂還向身邊人士透露,「談判已完成90%」。
然而,川普對這方案並不滿意,反而加大對日本施壓。他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批評「日本非常強硬,簡直被寵壞了」,甚至揚言將關稅稅率提高至30~35%。
儘管如此,日方並未改變提案內容,而是改變資料的製作方式與說明手法,展開爭取川普理解的作戰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向川普說明了將近10次,據說最終在本月中旬獲得了達成協議的首肯。
一位政府高級官員回憶整個過程表示,「川普擁有最終決定權,一些國家的協議在最後一刻被推翻。我們絲毫不能放鬆警惕」。